壹、IG在影響政府策略各有偏重
一、政治獻金
二、訴訟
三、資訊與技術協助
四、動員群眾(草根活動)
貳、定義
一、IG 領袖企圖動員決策圈外的公民,藉此形成與決策圈內公職接觸或施壓的機會。
二、學者重視內部遊說,相對忽略OL的研究
參、美國大型草根組織
右派:
一、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(2.2m)
二、Christian Coalition (1.9m):以強大義工陣營著稱
三、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 (0.6m)
四、Family Research Council (0.25m)
左派:
一、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(0.25m)
二、National Abortion and Reproductive Rights Action League(0.5m)
肆、社會形象:媒體對OL常無正面看法
一、視許多群眾活動為動員結果,以astroturf(為grass-roots之對)描述。
二、動員需要資源,故OL常幫助財團影響政策。
三、媒體因喜報導貪污案或政治獻金漏洞,故常誇大IG政策影響力。
伍、影響力
一、Outside Lobbying並非都具影響力,V. O. Key:OL有影響力如同祈雨也有成功機率。多數均無法形成對民意的影響,也難以形成選票的獎懲。
二、但民代常承認,OL確有其影響力,如信海戰術。
三、學界實證研究證實,其他壓力(選民意見、同儕觀點、行政部門、政黨)均較OL影響力大。
陸、OL目的
一、Salience;民眾對議題重要性的看法,Salience越強,越影響選民投票。
1、政客容易從民調得知選民偏好,但卻無從得知Salience。
2、而OL常能準確傳達議題的salience。
二、選民偏好穩定,但Salience卻常因新聞報導、總統發言、事件、OL活動,而快速改變。
例證:對以稅收補貼健保問題,1990.10為64%,1991.1為60%,1992.1為65%,1992.7為66%,1993.1為63%。但同時的Salience調查(您認為國家所面臨最重要的問題為何?),1991.12為6%,1992.4為12%,1993.1為18%,1993.9為28%,成長446%,原因為經濟蕭條許多人失去保險、總統選舉、克林頓發表健保政策,及IG的電視廣告。
三、OL目的通常針對未決定的選民。
柒、傳達Salience的兩個層面:
一、Signaling:藉OL將特定政策受歡迎的情況,傳遞給決策者。
二、Conflict Expansion:目的亦在影響大眾意見。
三、主要目的在於傳達information,而非展示團體實力。
捌、運作情形
一、各種遊行或示威,均須由領導人在幕後協調,使得群眾能團結傳遞共同的訊息。包括以下的R例證。活動前常須醞釀,如登廣告。
二、重視OL的團體,通常也較其他團體更重議題的民意支持度。(故有36%IG會進行民調,52%刊登廣告)
三、是故,多數OL所呈現的群眾力量常非造假,若能稍微失控最佳。
四、OL策略:與新聞界接觸、組織寫信部隊、動員成員、刊登政策廣告、抗爭…(見P35)。
Schattschneider:越是弱勢越想多拉盟友(socialize conflict),也越需要OL。故財勢集中的團體,常避免牽扯太多參與。公司、專業協會、與同業公會較少運用OL,公司甚至從不protest。若要運用OL常只教員工打電話給議員(見P18)。
五、抗爭的特殊性:雙向溝通、有助成員相互加強。
六、IG甚少利用OL在選舉中選邊(如公開公職投票紀錄、支持特定公職、發動義工助選),此會造成喪失免稅資格。
七、效果例證:
1、1989.8,Rostenkowski只與大型IG領袖交換意見,忽略小IG的想法。
2、R最後同意與小IG領袖在選區會面,群眾則在外等待,並希望R能面見,R想走,被TV攔下談波蘭事件,使群眾得以聚集包圍座車。
3、老婦被車掃到,趴在車窗上,R棄車逃跑,群眾追趕,再跳上車走。
4、效果:使1988年通過的重傷保險(328/72)在1989.10再議,以360/66否定。
玖、誰積極運用OL
一、公益性團體、工會、同業公會、公司、專業協會所使用的OL方式均不相同(P20)
二、同業公會、公司常僱請專業公關、刊登廣告、鼓勵主管與官員接觸。
三、工會少聘公關,偶而登廣告,常動員成員向政客陳情。
四、專業團體則只重成員動員,動員也少針對廣泛議題,只重特殊議題。
五、PIG在推動OL時,常自信與民意在一起,故常以寫信或抗爭。反之,有特定利益的團體,則因擔心媒體報導而綁手綁腳,多運用公聽做證及參與政府諮商等低姿態活動。
六、同業公會為怕影響團結,常只訴求廣泛抽象議題,如支持商業。
七、擁有地方性組織的團體,更會發動OL(P52-3)
八、擁有龐大人力及資源的越會登廣告、及動員會員;專職人少的,則多用記者會、及僱用公關。
九、以個人為基礎的協會,運用OL多於以團體為成員的協會。
十、IG採用何種策略,常與其過去歷史有關,有傳承意義。
壹拾、Olson理論的省思:
一、對議題具有強烈意見者,不見得會採行動,可能在free riding想法下靜待他人貢獻,使集體行動不發生。(但Truman則認為民主政治人民乃透過團體參政,意見強度也與其奉獻相關)
二、在free riding問題下,組織OL須只是其他組織活動的副產品。
三、故OL的形成,Olson認為與領袖解決團體活動困境的能力有關。
四、但PIG卻常以OL做為團結成員的活動,與Olson想法相反。易言之,越有維持組織問題的,越常訴諸OL。
五、PIG吸引那些願意為特定理想而採取集體行動之人,故避免了free riding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