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 一家國內頗具公信力的民調公司,在12月的最後一天發表了民眾對馬總統施政滿意度的調查,其中滿意馬總統施政的僅為19.2%,不滿意的則高達71.5%。馬總統或許應該欣慰的是,這個滿意度已是他過去四年的新高,突破了前任不堪的十八趴;若說這是民眾在總統卸任前,藉由民調送給總統的一項大禮,應該並不為過。

 

      比起任期同樣即將屆八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,馬總統的滿意度確實令人汗顏,儘管處於內外交困的窘境,歐巴馬還是維持了46%的施政滿意度。鄰近的日本,安倍首相因強行通過安保法後民調再度探底,但依然力爭39%的水準。同樣經濟成長率降到六年新低,青年失業率突破10%的南韓朴槿惠,民調雖然不佳,但也勉強維持29%的支持度。換言之,與其他民主國家元首比較,馬總統的民調支持度可謂相當糟糕。

 

      如果忘掉民調,專心聽完總統的元旦演說,沒人能否認這八年來馬總統還是做了些事。這篇洋洋灑灑列舉了八年任內諸多成就的講稿,彷彿有為自己平反的用心。究竟這是台灣人太過嚴苛不知感恩?還是政府宣傳不夠致使馬的政績沒有獲得公平的宣揚?其實從這份元旦政績報告,我們已不難看到馬問題的癥結。

 

      首先,馬認為國際關係改善、兩岸和平進展、與照顧弱勢及勞工政策是他的三項關鍵成就。前兩項屬對外關係,第三項則為內政範圍。在對外關係的成就闡述上,馬用了將近四分之三的篇幅,且在「第一個誠懇提醒」中更諄諄告誡後任者,不要因意識形態的堅持而重回烽火外交的困局,顯見馬的內心確實認為對外關係的改善,是他任內最值得誇耀的成就。

 

      但對民主操作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,民眾在評價政府好壞時,對外關係成就所佔的比重總是最輕的。但馬在這篇政績報告中,卻用了將近四分之三的篇幅,宣揚民眾原本漠然的政策領域。如以歐巴馬的民調為例,民眾主要關心的是經濟與健保,至於他任內突破萬難,促成阿富汗與伊拉克撤兵,挽救了多少美國年輕人的生命,民調公司根本就懶得列入問卷。馬似乎忘了,他前任的陳水扁把兩岸關係推向戰爭邊緣,但選票卻依然成長並以過半選票當選連任。顯然,馬所沾沾自喜的成就,民眾若不是覺得「理所當然」,便是認為與自己生活關係不大,對馬的民調只有有限的加分。

 

      其次,馬所得意的成就,彼此間也顯現出邏輯上的矛盾,造成政績缺乏明確的主軸足以感動民眾。例如,第一個關鍵成果便舉出美國對我軍售八年來超過201億美元,「比前兩任總統時期增加非常多」。但如果這是重要成就,那麼後面所謂「和平締造者」、「兩岸搭橋,和平永續」便有些自打嘴巴,和平成就如此輝煌何以又要吹噓武器的採購?沒人會否認和平也需要武力做後盾,但在列舉成就時兩者並陳便讓人覺得前後不一致,影響整體的傳播效益。我們很難想像,美國總統如果在宣揚維護世界和平後,立刻又吹噓美國為世界第一大軍火輸出國,為美國創造龐大的就業機會,媒體將會如何看待這篇演講?

 

      政治人物當然樂於吹噓自己的成就,但再偉大的領導人八年任期下來也必然會有思慮不周之處。故而,對某些民眾印象深刻的失策,政治領袖也不應閃躲,否則通篇報告儘管依照數字與事實說話,民眾還是會因隱惡揚善而貶低報告的價值。例如,食安維護不力、證所稅前後失據、國會任人踐踏、打房政策未盡全功、平均薪資停滯、自由貿易談判缺乏突破等,曾造成可觀的民怨,報告中多少也應表示遺憾。全部略而不談,便不如只談未來願景,否則元旦文告充其量也只是置入性行銷。

 

      話說回來,引述數字說明自己成就,但卻不敢面對政策疏失給民眾一個交代,這不正就是八年來我們所看到的馬氏風格?否則做了許多事卻還是民調偏低的總統,台灣社會難道還有公平正義可言?

 

本文 2016/01/02 刊載於 中國時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ngts 的頭像
    yangts

    楊泰順教授

    yang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