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 馬英九在馬習會過程中是否得到與習近平相對等的待遇,在馬英九返台後,成了政客與媒體關注的焦點。某位政治評論者便指出,「兩岸領導人會談,禮儀形式看似對等,其實一切演出都由習近平及中方強力主導,馬英九方面配合乃至附和,主從關係明確。」馬在回國後一早的記者會上,也有媒體問到,習近平這次前往新加坡主要是進行國事訪問,我國則是專程前往新加坡與習近平見面,兩者關係似乎從一開始就不對等。再者,習近平抵星時,星政府派出財政部長接機,馬英九則由外交部東北亞司副司長接機,不對等顯而易見。

 

     個人認為,大陸與美國並列世界兩強(G2),我國無論綜合國力或經濟實力均遠在世界二十強之後,硬要拿放大鏡堅持兩者會面必須完全對等,似可不必。當然,過於矮化的確不應接受,但整體氛圍若沒有太過離譜,國人似乎也不必過於強求。

 

     這次會面應是陸方主動提出的,我在另篇文章已揣測過可能的動機。但從客觀形勢判斷,這次會面對台灣的重要性,似乎遠甚於陸方。大陸十三五經濟計畫積極擴展內需市場與一帶一路、亞投行、RCEP、TPP等商貿轉折,對奄奄一息的台灣產業,重要性不言可喻。如果我們急切需要這個會面機會,太過拘泥對等關係造成會談氣氛不佳,便顯得有些不智。

 

     反對黨當然有立場批評總統沒有堅持應有的尊嚴,但很快我們也可以見識,未來蔡總統在不犧牲台灣利益的前提下,如何挺起腰桿。遠的不談,就以幾個月前蔡英文訪美為例,當時蔡的民調聲勢已高居不下,既為國家未來的領導人,入境美國時若竟然也要在海關按捺指紋,豈不也可以看成是對台灣人民的羞辱?但總統候選人強化台美關係是好事,並沒有媒體對此誇大檢視。再者,從過往陳水扁,到最近的蔡英文訪美,接待的層級難道就比較高?國家客觀情勢不佳,各黨各派本應公忠體國團結對外,自己做不到的卻要冷言冷語指責別人矮化國格,不正顯得自己淺薄?

 

     台灣朝野政黨必須體認,我們是個小國,以小事大只能憑智慧,強調形式只會自縛手腳。但願未來領導人出國拓展外交時,不管是哪個反對黨,都能以更包容的心共體時艱。

 

本文2015/11/09發表於 臉書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ngts 的頭像
    yangts

    楊泰順教授

    yang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