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一介政治素人的柯P,竟然能在首都市長的選舉中,席捲八十餘萬票遙遙領先百年老店的國民黨候選人。不少人認為,這與柯P「在野大聯盟」策略的成功不無關 係;因為這個口號使得淺藍感動,深藍卸下心防。       

     將柯P的成功歸因於選戰策略,顯然忽略了選民的結構性因素。媒體常說台北藍綠為五五與四五比,但民調向來顯示,我國僅六成選民有政黨的認同。換言之,過去 藍營所獲得的選票,不少是被「認人不認黨」的選民所墊高。柯P能贏,並非藍營選票倒戈,而是因為民進黨缺席,讓四成沒有政黨認同的選民,更能肆意的選擇他 們喜歡的候選人。       

     柯P帶來的驚奇,對國民黨的新主席是否有任何的啟發?    

     朱立倫以百分之九九點六,創國民黨直選主席以來的最高得票率。這在極權國家才可能出現的魔幻數字,堪稱「全黨擁戴,萬眾一心」。然而,朱可能一點也高興不 起來,因為這個黨在過去五年內,黨員流失近三分之一,又遭逢遷台以來的最大的選舉挫敗,超高得票率反映的並不是黨員的堅強團結,而比較像是黨內菁英自我放 逐下的結果。       

     領導國民黨振衰起敝當然是朱立倫責無旁貸的目標,但朱卻也是國民黨遷台以來,資源與權力最為困乏的一個主席。姑不論可活用黨產已被前任處理殆盡,各種在野 勢力與媒體的緊迫監督,也使得殘餘祖產幾乎沒有變現的空間。儘管新北市是最大的直轄市,但長期以來的中央集權與集錢,朱為了市政成績還得頻頻向中央伸手, 有了主席頭銜其他五都只會更虎視眈眈,地方沒被拖累就不錯,奧援主席運作幾乎是不可能。       

     與行政權緊密結合的馬總統素來被認為主觀強烈、剛愎自用,朱想在黨務改革上獲得總統無我的配合,似乎難以樂觀。而政策的推動上,朱必須努力爭取立院的配 合。但朱自己不是立法委員,又沒有資源可以攏絡委員,加上立院黨團數周前才說「要走自己的路」,未來「以黨領政」只會走來格外艱辛。黨主席若不能在政策上 扮演主導的角色,企業界的支持當然就有所保留,未來黨主席的構想很可能連中央黨部的大門都邁不出。       

     在黨與政皆無資源可恃的情況下,朱主席若還力圖有所作為,柯P的成功之道應該有許多可以借鏡之處:       

     若柯P能以「在野大聯盟」突破藍綠格局,朱主席是否也能思考以「國民陣線」結合泛藍勢力成為新的政黨聯盟?國民黨這塊招牌已是鏽蝕斑斑,關門選出的超高票 黨主席根本難以讓人振奮。但黨主席若能放下身段,與理念接近的友黨組成新的政黨聯盟,除了可以激勵藍營士氣,朱主席藉此所取得的「泛藍共主」地位,也將使 他超越國民黨的狹小格局,取得與行政、立法分庭抗禮的合理性權威。在國民黨故步自封的體制下,朱的改革必將面臨黨內既得利益階級的阻撓,但若改革擴大到聯 盟層級,在大局為重下阻力也會獲得稀釋。再者,當國民黨只是「國民陣線」聯盟中的一員,提名與運作受到聯盟的規範時,國民黨也必然較容易爭取到四成無政黨 認同選民的支持,使國民黨保住政權的可能性增加。

     本文刊載於201//01/18聯合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ngts 的頭像
    yangts

    楊泰順教授

    yang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