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洪秀柱民調無法提升,國民黨中常會擔心拖累立委選情,決議召開臨時全代會討論撤銷洪的總統候選人資格。姑不論程序粗糙有違黨的誠信原則,「民調不佳」、「拖累立委選情」也讓人覺得缺乏換柱的正當性。如果國民黨氣勢不旺的根本問題無法獲得解決,換了柱選情恐怕只會更糟。
總統選舉之所以能拉抬國會議員的選情,主要取決於總統候選人是否有突出的政策論述,選民因為對這些政策有所期盼,為了看到這些政策通過國會的審查,所以連帶願意支持與總統同黨的國會議員參選人。在資訊傳播無孔不入的今天,期待總統候選人以個人魅力帶動選情,已是不切實際的想法。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羅斯福總統雙腿不良於行,但他的「新政聯盟」卻幫民主黨維繫了近半世紀的國會優勢;八十年代雷根以七旬高齡參選,但他「供給面經濟政策」的主張,幫共和黨奪回國會多數議席打下了堅實基礎。我們因此要問,換了柱國民黨是否將有不同的政策論述?否則立委選情將如何拉抬?
洪秀柱喊出一中同表與終極統一,某些人聽來當然刺耳,反對黨更是見縫插針紅帽子丟得毫不手軟。但就選戰策略來看,對政績不佳的執政黨,這個議題似乎還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如果不另闢戰場,民進黨主打六三三跳票、募兵制跳票、證所稅跳票、年金改革跳票、食安風暴、房地產崩盤、外銷不振等,國民黨恐怕就只能等著挨打。眾所周知兩岸議題是民進黨的罩門,這也是為何蔡英文以「維持現狀」力求迴避,故國民黨候選人提出略帶嗆辣的主張,迫使民進黨面對議題,似乎值得一試。兩岸議題一旦被形塑為選戰主軸,立委選情自然也會順帶獲得拉抬。
但這個孤注一擲的戰法,顯然讓有些人覺得不安,尤其是美國、日本等強權。如果兩岸議題持續發燒,蔡英文將被迫在某些傾獨的主張上表態,由於蔡當選機率甚高,北京當局勢必有所反應,甚至某些制裁的措施也會提前出檯,使兩岸關係陷入緊張。如此一來,美、日勢必被迫表態挺台,但此時的中共已非吳下阿蒙,上個世紀兩艘航母可以迫使北京妥協,今天的情況卻可能讓華府與東京更感棘手。尤其,美國與日本在東南海爭端與國際貿易議題上,有許多需要北京的配合,為了台灣選舉而與北京關係惡化,恐怕是兩國領袖所最不樂見的發展。故而,我們有理由相信,美、日為了釜底抽薪,可能施壓國民黨高層,迫使國民黨背信忘義的啟動換柱程序。
如果以上推論屬實,換了柱便等於國民黨將修正洪的嗆辣兩岸主張。儘管朱在北京講過「兩岸同屬一中」,馬總統也提過「兩岸和平協議」,但這些超越九二共識的論點,換了柱後勢必都會被收進抽屜底。否則,甘冒大不韙的換柱,便失去了意義。但不談新的兩岸議題,又有那些政策主張,可以幫國民黨取得選戰的話語權,甚至拉抬低迷的立委選情?九合一選舉爭取連任的朱僅贏「五府千歲」兩萬餘票,足證年輕、學識、與口才的個人魅力純屬虛幻,未來如果政策訴求上仍然了無新意,筆者駑鈍實在看不出公雞又如何帶得動小雞?
本文2015/10/10刊載於中國時報
全站熱搜